非正式化
非正式化
相關信用卡:

非正式化

發表日期: 2014 年 06 月 09 日 更新日期: 2014 年 06 月 09 日 生活
作者:Demon
曾經看過一本書,對邵逸夫先生的用人之道推崇備至,當中提及到邵先生用鄒文懷,還有「總經理,邊個得閒邊個做。」的說法。其中我覺得最有趣的是那一套非正式化的授權。

當時鄒文懷極受邵逸夫所重用,儼然已是邵氏中的第二號人物,但在很長時間裏鄒文懷的職銜是宣傳主任和製片主任。其實延續至電視廣播公司,很多時真正權力也不是落在最高職銜身上。

對於一間私人公司,老闆的個人管理風格當然凌駕一切,但如果政府的行政管理也權力非正式化,某程度上是很危險的。

清代皇帝為了高度集中皇權,因此由康熙開始的南書房,到雍正以降的軍機處,都是一個非正式的機構,但卻擁有官員中的最高權力,成為實質上的宰輔。至於名正言順的正一品內閣大學士,就是負責枱面上的功夫,始終遜這些非正式的宰輔一籌。這種非正式化,令權力自然地集中於皇帝一人之手。因為正式的宰輔要委任或罷免,都要經過必要的程序,更可能被群臣諫阻。但非正式的權力,來自皇帝的一言一語之間,既是非正式,皇帝便一人說了算。

意想不到今天的香港,竟然也學着國內的一套,弄出一群群的「會」和「小組」來,幾乎每一個範疇的問題都有一個,人人有份永不落空。甚至連所謂的最高行政機構,也只是以「會議」去命名,也實在太過不羈了吧?

其實這一種非正式化的權力,並非中國人獨有,而事實上只要安排得宜,是可以發揮十分正面的作用。英國的「不管部大臣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,不指定管轄一個部門,但能以大臣身份處理特別的敏感事務。

但問題是如果這些會和小組的數量愈來愈多,其獨特性亦隨之不斷下降,而且很容易造成權責不清互相推諉的情況,事實上已經時有發生。若上遇上英明睿智的領導,駕馭全局舉重若輕,這種權力非正式代問題還不大,但出色領導並不常見,近見更是買少見少。

非正式化本身沒有好與壞,只是其中一種管理和授權方法,效果是好是壞,就要視乎用者是否用得其所,能夠拿掐準確,而且懂得適可而止。